微信分享图

陈逸飞“西方音乐人物”系列代表作《烛光》782万元成交|永樂2024春拍

快讯 2024.06.22

会员广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43edf3a890d1d830505e048571ee566e.jpeg

​作为中国写实绘画的一面旗帜,陈逸飞因其对古典概念和现代性的诠释而成为中国艺术新时代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融合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将古典的油画语言与东方美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东方情调的诗化风格,不仅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典美的新高度。

6月22日晚,永樂2024春拍“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举槌,陈逸飞“西方音乐人物”系列代表作《烛光》782万元成交,由电话委托8098号竞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8654f5c84e13f0d6ed00f158b6db47dd.jpeg

艺术家陈逸飞

陈逸飞的早期创作受到苏联写实体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体现出一种偏于理想化的写实风格。八十年代以后,陈逸飞辞去上海画院教职,前往纽约发展并成为哈默画廊的签约艺术家。这一时期是陈逸飞的艺术生涯最为重要的转折期,他在关注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新检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其创作在题材与风格上均发生了重大转向。在随后的“江南水乡”、“西方音乐人物”、“海上旧梦”、“西藏风俗”等一系列作品中,他逐渐开拓出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优雅精致的造型,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以及朦胧暧昧的画面氛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030b77e6187e1e6843039561c6c32ffe.jpeg

陈逸飞(1946-2005)

烛光

1989年作

布面油画

56×76cm

签名:Chen Yifei

出版:《陈逸飞日本展览'90》,日本西武画廊,1990年,图版

展览:陈逸飞日本展览'90,西武画廊,日本,1990年

来源:现藏家直接得自于艺术家本人。

陈逸飞曾说他的艺术灵感源自母亲。陈逸飞母亲信仰宗教,每逢宗教节日,都会带孩子到上教堂做礼拜,教堂里的气氛是他的艺术启蒙。那风琴浑厚的共鸣声、少年歌手和谐的歌声,慈祥善良的圣母塑像,还有镶嵌在门顶及墙面的玻璃彩画都酝酿了陈逸飞对艺术的热情。热爱音乐的陈逸飞闲时与妻子一起聆听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巴赫等西方古典音乐。醉人的谐曲启动了艺术家于80年代创作西方音乐人物题材。这个系列的作品大部份都是女乐手在独奏小提琴、钢琴、单簧管、法国号,也有二重奏。

创作于1989年的《烛光》是陈逸飞与哈默画廊合作期间创作的一件佳作,也是“西方音乐人物”系列的代表作。画中女乐手置身于一个神秘虚幻的舞台之中,在柔美温情的乐手、乐器和无形的乐曲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微妙的共振。女乐手亚麻色的卷发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细腻、逼真而柔和,富有丰盈蓬松的质感;而持长笛的双手,造型之生动,亦真实可触;乐手的面部表情的淡然而陶醉,双眼若有所思,似乎已全然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散发着现代女性特有的智慧与单纯之美;昏黄的烛光跳跃在无尽的暗影中,映照出女乐手青春明媚的形象;夜色无限延伸,弥漫其中的沉静与孤寂氛围令人心有戚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9cff9965a6999bc5288223d378b2c8df.jpeg

1992年,陈逸飞与现藏家在工作室合影

陈逸飞在描绘女性人物时很少刻意突出前者的个性特征,他更关心她们的表情、姿态和肢体语言能否唤起一种怀旧的、理想化的情绪。与此同时,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并未严格遵循写实的原则,他强调画面的设计感以及对氛围的营造,这些都帮助他以更加主观的视角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完成特定情境的设置。与此同时,陈逸飞还很重视道具在肖像画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在《烛光》中,他用黄金色调的老式烛台与白银色调的长笛作为对比,开启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乐手的时髦卷发和精美的古典礼服也将古典精神和现代意识融合在一起。此外,陈逸飞在这一时期中对于电影的兴趣和探索亦为此作带来了一种电影镜头式的滤镜效果,画面中微妙的棕褐色调如同电影胶片的质感,在光影的晃动中渲染出一种久远的、虚幻的距离感。

在当下瞬息万变的现实和躁动不安的快节奏生活中,陈逸飞绘画中平静而诗意的情感共鸣无疑给予了观者巨大的精神慰藉。

相关标签
#陈逸飞 #永樂2024春拍 #《烛光》

相关拍卖公司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