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拍卖图录 2023.04.21
本期内容汇集了郭颖教授采访的精彩片段(一)
陈奕名:隋老师以手取形,找到自然舒服的感觉,很值得我们借鉴,我想问郭院长,金镶玉的历史传统您怎么看?
郭颖:从民间故事传说来讲,历史非常的悠久,比如汉末王莽篡位,他抢传国玉玺,太后很生气,就拿玉玺砸他,王莽一闪身,玉玺掉在地上缺了一角,由于玉玺的意义非常重要,他就用金子将缺失的那一角给补上,就形成了金镶玉。金镶玉除了现在的表现形式以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它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金玉的结合。在古代,金为五色之长,百炼不侵,象征男性,玉阴柔婉约,象征女性,金玉结合,就叫做金玉良缘,如果深挖,金象征阳。玉象征阴,金玉良缘其实是阴阳和谐的问题。所以金镶玉这个题材,特别好,再加上隋老师的表现形式,极好的工艺,赋予了玉玉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钰》系列作品的创作,运用到了清朝皇宫造办处的技术,追溯金镶玉技术传承历史,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具有Islamic State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就有金镶玉。这些玉石只有皇宫才能看到,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痕都斯坦”玉器有很多特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金银等贵金属丝嵌到玉石表面,并且摸起来特别平,这种工艺特别难。比如隋老师讲到的口小腹大,为什么要用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因为它们和玉的粘性最好,嵌进区之后表面才可以平;其次,为什么口小腹大,这样压进去以后它不会往外跑,对工艺要求很高;第三,在当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些作品是有棱角的,几何形的作品,有钝角,甚至锐角,金丝在走线的过程中,它的处理会很麻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断掉,而且棱角还不能狠压,否则棱会破损掉,所以原料一定要用和田玉,其他玉石的韧性不够。并且还要用很好的和田玉,所以想要创作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对原材料有要求,工艺要求,并且还在之前传统的基础之上,有现代的发展,应该说非常难得。
陈奕名:郭老师能否再给我们谈谈,玉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它背后的文化属性和使用功能上有哪些变化?
郭颖:玉在中国分几个阶段,比如巫玉阶段、王玉阶段、民玉阶段,巫玉阶段玉象征权利和地位,玉在古代不是财富的象征,它的文化根脉非常深,比如白玉为皇,还有国字,是一个城池将玉保护在里面,在中国古代,玉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它一定象征最高大上的东西,比方说皇权和国家的权利。象征着皇权神授,比如秦始皇,他说天子用全,只有天子可以用全色之玉,王公大臣只能用杂色的玉,所以玉在中国一定是好东西。后来随着历史演变,玉的数量越来越多,民间的一些人也可以拿到玉石原材料,开始出现一些民间的雕刻家,古代叫琢玉,雕刻琢磨四个字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原材料,ivory、玉、鼓、石,到了宋代,手工业发展以后,民间有玉料,有玉工,就开始出现玉作也就玉器,以前老百姓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东西。玉在中国的传承,从皇家专属变成了老百姓能够接触的东西,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下一届雅昌智库系列活动之高峰论坛《第三届中国(国际)学院玉石雕刻艺术教学研讨会》于4月27日在北京雅昌艺术园区二层艺术中心开展,诚邀您莅临现场一同见证!